科技發展太快 逾半中學教師更新課程感困難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26 14:14

最後更新: 2019/05/26 19:16

分享:

分享:

青協調查發現逾半受訪教師認為科技發展速度太快,更新課程時感到困難。( 陳偉英攝)

資訊及通訊科技(ICT)是初中科技教育必須涵蓋的內容,但有研究發現,普遍中學教師期望的學生學習成效,高於學生自評表現的實際成效;逾半受訪中學教師指科技發展速度太快,更新課程時感到困難,並認為課時不足。研究機構建議教育局規定ICT知識範圍最少佔課時5%,紓緩教師壓力。

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「青年創研庫」今日(26日)發表「提升初中資訊科技教育的效能」研究報告,於今年4至5月分別透過學校和網上問卷,訪問了101間中學的ICT教育教師,以及590名中學生。

調查列出的11項資訊科技知識中,有9項的教師預期學習成效均高於學生自評表現。受訪教師普遍期望學生完成初中課程後,可將Excel、Word及Photoshop等技能應用至實際工作,但約7成受訪學生自評表現只流於「認識技術名稱」或「簡易操作有關技術」,只餘下「電子郵件及網絡訊息傳輸」及「互聯絡架設及管理」2項的學生自評表現達到教師期望水平。

問及教師在推行初中資訊科技教育遇到的困難,有53.5%教師認為科技發展速度太快,課程難以緊貼社會現況作出更新;50.5%認為課時不足;31.3%認為課程涵蓋範圍過於廣泛。

此外,9成受訪學校將資訊素養知識納入相關課程,但平均課時只佔10.2%,遠低於其他指定部分。

青年創研庫「教育與創新」組成員林惠業建議當局就ICT知識範圍,加設需佔課時最少5%(約137.5小時、即每周2課節)的要求,以紓緩前線教師面對課時不足的壓力。

青協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文傑指出,網絡世界是常用獲取資訊途徑,建議將有助分辨網上真偽資訊的資訊素養,列入ICT知識範圍的指定組成部分,強化學生理解。團體又建議學校透過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資助每間中學最多100萬元推行「中學IT創新實驗室」計劃,用作籌辦「資訊科技增潤班」等課外活動,讓感興趣的學生獲得額外學習機會。